日前,莲都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太平乡吾古村发现两座保存完好的宋代石梁古桥。经过桥体周边风貌整治后,莲都区文保所于近日紧锣密鼓地开展石桥数据采集、高清拍摄、绘图记录、信息录入、记文拓印等工作,其承载的南宋建筑密码正待深度破译。
双桥并立:镌刻时光的“石头史书”
这两座静卧于吾古村南北溪涧上的古桥,均采用传统石构技艺建造,为单跨伸臂式石梁桥形制,历经近千年风雨洗礼却依然稳固如初。下游的桥体全长5米、宽0.95米,由两块条石铺砌而成,南侧石条外侧阴刻“淳熙十二秊太嵗乙巳十月十日吴溪衆建”的字样。经考证为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建造,距今840年。上游的桥体稍长为5.5米,宽度略窄为0.9米,但历史更为悠久。“淳熙十年癸卯岁官桥林□同妻潘氏建立”的刻字,清晰地表明其建于1183年,至今已有842年历史,比下游的桥早2年建成。两座石桥的纪年刻字,虽经八百余年冲刷,仍清晰可辨。据莲都区文保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座石桥是目前莲都区境内发现的最早具有确切纪年的古代石梁桥遗存。其明确标注的建造年份、出资人以及“林□同妻潘氏”捐建题记等信息,为研究南宋时期的桥梁建筑工艺、民间集资建桥习俗及社会形态等,提供了鲜活珍贵的实物样本。
四普攻坚:解码古村“失落的文明”
此次发现,得益于莲都区文物普查队历时数月的“地毯式”普查。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全面完成619处“三普”登录点位信息的系统审核、数据修正等工作,复核完成率100%。实地调查新发现文物线索110余处,完成碧湖镇、雅溪西溪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80余处新发现文物的实地调查及信息采集工作。下一步,将开展第三阶段普查数据质量审核、依法认定不可移动文物等工作。
守护文明:让历史遗产“活”起来
“我们不仅要做好文物的守护者,更要当好文化的传播者。”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法把两座古石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配合属地政府做好活化利用,让沉睡的古桥成为讲述莲都千年文脉“会说话的地标”,让历史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